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admin 读后感 2016-10-13 08:18:00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我是先认识这首诗才认识这本书的,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可见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有很多遗憾的。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人生若只如初见,彼此都只是朦胧着,回忆着,而非去戳破彼此间的那层隔膜,就好像书中讲的那样,李隆基仍是他的旷世名主,杨玉环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读至此处,心中突然感慨万千,岁月如哀歌,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当镜中人仅余一片斑白,你不曾知晓的是那个蓦然回首的女子,一闪而逝刻骨的伤痛和来不及逞强便被风干的,不舍的泪。而更为无奈的是,三郎等不到镜中人的一片斑白了,只能透过已很模糊的记忆来怀念曾经的那个她了。

  而萧郎与慧娘的故事似乎更加传奇,从慧娘得知萧统是太子时便已定下了之后的悲伤结局。太子是承载着整个王朝的人,是决定着今后黎民百姓命运的人。他挣不脱门当户对的传统,逃不出封建礼法的制约。"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慧娘便死于此,而萧统亦追随慧娘而去。一对痴男怨女,用生命谱写了这一曲恋歌。代表相思的红豆便由这二人传播开来,渗透着二人的鲜血,成了王维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倘若都只是初见,没有相知,相惜,相爱,这两对痴情男女便也不会如今日这般,只能让后人艳羡、哀叹、怀念。安意如便用这般忧伤温柔的笔触带我感受着,让我沉醉,让我悲伤,却又忍不住感慨。

  而后要提到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和刘彻与阿娇则是有缘分相遇,更有机会厮守,却阴差阳错的虚度了彼此相爱的时光。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比文君和相如更配得上浪漫二字。得不到家庭的祝福,他们可以很浪漫的私奔。而偏偏两人又都绝顶聪明,能够无声的说服家人,两人的厮守似是必然的。但天下男儿皆薄幸,无论曾经多么深爱,总会有君心淡漠的那一天,文君毅然决然的与相如决绝。她是满怀留恋的,却仍壮烈的与爱人诀别。直至相如缠绵病榻,两人才冰释前嫌。其实本没有什么"前嫌"可言,因为文君从未真正的怪过相如。

  对于一个古时的女子来说,最悲痛的便是那厢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发,与他人结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壮烈的与君绝,而阿娇做不到。她从小便是娇生惯养,不懂宽容为何物,偏偏刘彻是一代帝王,是拥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饮。阿娇便注定了被废的命运,只能对着冷清的金屋怀念曾经刘彻"金屋藏娇"的誓言,寂寞的对镜独赏。

  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逝水流年。流年太现实,现实里有太多的欺骗与无奈。当年的秋风轻易就荒芜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华依旧褪不尽那年的忧伤。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只有那心头的一抹苍凉,和那一声飘散在风中的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2

  看到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人生若只如初见”,原句出自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在她的笔下,一首首古典诗词,都变成了一幕幕凄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细细品位,就如一壶沁人心脾的好茶,慢慢回味,还能感受到它的醇香。

  翻开目录,看到的每一章节的名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到“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翻开书本,从班婕妤的《团扇歌》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到陆游的《钗头凤》,杨玉环、卓文君、李清照……她在诗词的`变幻中讲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不为人知的毅志思想。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在冰冷绝情的深宫大院,她始终相信,她爱着的男子会重新对她回眸,可是没有,当繁华尽落,天子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墓穴里时,她依然在他的陵园里,陪着他一生一世。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将双指并拢,她对天发誓,原以为她会得到幸福,殊不知,皇室的恋情是廉价的,阴谋和狠毒,将她付出的爱恋全部抹去,变成了一个仅仅值得可怜的牺牲品。

  “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这个“若”字,是世上多少人期望,却永远不会实现的。因为遗憾和希望,世间的人大多喜欢假设曾经和将来,不得不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美丽,而又惆怅的。我们都曾遗憾过,后悔过,但这是我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正如书中所说“命运就像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身俱来的原罪”。谁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却都不知结局怎样,我们能做的,便是珍惜这场人生的初见。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3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最适合在落日斜照之时或夜深人静之时,一桌一椅一佳人,一灯一书一青茗,细细品读,缓缓斟酌,深深探究。诗词中不乏有旷世的奇才,也不缺绝代的佳人,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才情品性让人赞叹,而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更让人喟叹。那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牵引着我为之或喜或悲或淡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的词清新婉约,直抒胸臆,并给予读者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想想都美!三年前的初见,我们迎来了这场美丽的邂逅,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绽放的花,那种温馨、自然、真诚一直弥漫在了你我的生命中。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一双双忽闪闪的大眼睛,一声声清脆脆的问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清晨,当我捧着书本走进教室,穿梭在你们挺立的身影中,聆听着你们朗朗的书声,想察看察看你们的小脸蛋时,蓦然发觉,曾经不及我肩高的你们,竟需要我抬头甚至踮脚才能仰望你们的脸,我竟不及你们的肩高了,那一张张依旧红扑扑的脸蛋褪去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那一双双忽闪闪的大眼睛少了几分青涩,添了几分稳重;那朗朗的书声中更是去除了几分飘浮,增加了几分坚定……三年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们共同的经历却何其丰富。从相识到相杀到相爱,又即将走向相离相念。有赞有怨,有喜有悲,有争执怒斥,也有同仇敌慨……

  犹记初识不久,当我背起行囊,跟你们挥手告别,得知我要出门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时,你们一个个泪眼婆娑:"老师,我会想你的!……"前不久,当我又一次背上行囊外出学习时,班长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我:老师,放心去吧!我们会管好自己!“老师,不要太想念我们哦!”当这煽情的话从一米七五的你嘴中吐出时,我故作潇洒地转身挥手,泪水却早已盈满眼眶。

  叫我如何不想你,我的孩子们。当我转身时,思念已注入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装满了我所有的行囊。这样的经历注定我们不是彼此的过客,而已成为彼此漫漫人生长河中的朵朵浪花,伴随我们人生的起起伏伏,成为彼此暗夜中的一缕微光,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不过是众多凡人的美好心愿罢了。人始终是要成长的,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人的样貌、心智乃至品性均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初见虽美好,但再见更让人惊艳!孩子们,若干年后,我们又会在哪相见呢,那时的你们又将会是何种模样?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4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安意如的浪漫古典情系列,最爱的便是这一句。仿佛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瞬间,即使时光辗转了千年。初见即是美好,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这份美好是单纯而简明的,或许正是如此亦脆弱的经不起时间的蹉跎,誓、言有口却偏偏有口无心,唯留遗憾清冷如霜雪。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常常感伤于安意如那哀婉的文字,因为每一段文字的背后必有一段伤感的故事,也必有一个美丽且哀愁的女子。她许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许是“玉颜不及乌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的班婕妤,许是“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唐婉,许是…安意如用怜惜的心绪勾勒出男权社会里一个个心洁如霜雪,花容月貌不减清烈的奇女子,在她的书里古诗词间的女子不再是一个个任人摆弄的皮影,而成为具有独立灵魂的演绎者,生动地演绎着最初的美丽与最终的遗憾,于是人们如我般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通过安意如的书,人们常常体会到支离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于笑容背后细微的苦涩。世事古难全。我们都遗憾沉重,因为我们一手握紧了什么也就一手失去了什么,“命运像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来的原罪”。安意如同我们一样,同样怀恋着曾经的美好,在黑夜里独自抚慰日久的伤痛,但她比我们多了几分达观,懂得放手。放手也是一种快乐,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拥抱未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风华正茂,那份可贵的美丽即使若干年后亦难以忘却,但也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地回忆,或许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5

  我素爱读书,虽然中学时看课外书大有不务正业之嫌,我还是巧妙地逃过父母老师的眼睛读了不少。进了大学更称了我的心意。 自诩看书不少,喜欢的也很多,但让我如此痴迷的这还是这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

  前些日子下载了电子版,看完之后还是念念不忘,索性买来一本。她们很不理解,说你不是已经下载了吗,你不是已经看完了吗,图书馆不是有吗,怎么还买呢,那么贵。可是我对它的喜欢已经到了非拥有不可的地步。

  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体裁,是诗词鉴赏,也是散文随笔,她以自己的眼光写她对那些诗词独特的理解。安意如,一个如此年轻美丽却又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人说她"功夫在诗外",人说知道的多没什么,难得的是她有那么多自己的见解,而且还那么独到。有人说她写的很浅,或许是吧,她不是专业的鉴赏评论家,写东西不是为了做学问,她只是写自己的理解,而这,正是我所欣赏的。况且,她的知识和见地已经让我这种虽然身在中文系却有那么多东西仅仅一知半解的人心生佩服了。事实上我听到这种评论时,是好不容易才克制住自己的气愤的。或许是太没气度了,竟然不能接受别人对我欣赏之人一点点不好的评价。

  她说"凡心所向,皆是虚妄。"她说"自我收敛,内心沉静,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

  这正是我所欣赏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平静的心态,平静的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这,我才如此钟爱这本书。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如此淡定柔和之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6

  第一次见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的书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觉,若写书的人连自已的书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诗来给自已的书命名,且先不说俗不俗,这种做法不免让人感得哗然取宠,所以连翻的欲望也没有了。

  后来,朋友说这本不错,又因家里实在没书看了,再到朋友家,顺便捎了回来。写书的人是位年轻的女子。她似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宠所作《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行文巧妙,也诙谐幽默,也不乏言词的狠毒。

  我不甚喜欢《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还忧切动人,我依旧是不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的个性。虽安意如评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宠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才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她爱他,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侵,没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束,也就没有后来的什么长恨歌。

  另一个我喜欢的女子就是被元稹始乱终弃的女子“莺莺”。就是《会真记》里莺莺的原型。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借了《会真记》里莺莺的壳。这是元稹的自传,更是他的忏情录。但是很遗憾,历史对这位女子却没有考证。我们也就叫她为莺莺吧。

  如果说到莺莺,一定先要感谢唐朝的那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历史上下五年里,除了母系社会时,女人有着真正的地位,除了大唐盛世,还有什么时候超越过那个时代。大唐盛世现象,不能归功于李隆基一个人,武则天的功劳也是功不可末的。那个时代,儿女情长了。母亲可以姑息,和尚可表情,尼姑可传意,道观寺庙里也能是幽会场所。真是一个浪漫到骨子的时代。难怪会出李白,李贺,杜甫,白居易——一批文人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巅峰时代!

  长安东边小郡的一座寺庙里,年轻俊雅的元稹遇到心中如花佳人。她是如此的高贵和冰雪聪明,她追求心中的爱又是那样胆大和义无反顾,她有着独立的人格,哪怕是热情奔赴情场时,也是那时冷静从容,不需要任何猥琐的道理作借口。不需要任何羞惭的表情作掩饰,亦不需要任何患得患失的考虑,她过于神圣肃静的爱,反而让多年以后的他还肃然敬畏。爱就爱了,就毫不迟疑的来到他的身旁。她巧安排让丫环为他们牵桥搭线,使他共她同罗帐。在她义无反顾的奔向他怀里时,在短暂的欢娱过后,他却要奔向自己的前程了,嗯,对了呢,他现在还是一个如此平凡的年轻人,空有着才华是不行,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的,他别她,“通赛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爱情的悲哀莫过如此。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16-10-13 081818/45142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